为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适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科研院所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材料所党委于11月29至12月1日赴胶东党性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教育培训。研究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青年科研骨干等3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此次教育培训。
威海作为甲午战争的主战场、“红色胶东”的源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起始和发轫之地。作为自古以来的海防重地,威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生死边缘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成为民族复兴的有力注脚。
甲午国耻逾百年,民族复兴业弥艰
培训伊始,我们来到了革命小岛——刘公岛,参观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北洋海军提督署和历史选择展馆。
甲午战争是我们的国殇,是中国由“天朝上国”变为殖民地的转折点。通过场馆讲解、课堂讲授、现场参观、交流互动等形式,引发世人对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导致灭亡、“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等命题进行深入思考,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触发的是更多的历史设问、深层思考,是民族如何选择的推演。尤其是殇思厅那大大的“问号”,会问清我们的大脑、会问明脚下的路、会问出一个民族复兴的世界强国。
刘公岛是一个革命的岛,它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抉择。胶东人民的革命历程,是中国人民革命长河的一部分,所有这些丰富的史料,都足以教育广大共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担当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增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
天福山上举义旗,红色胶东留印记
胶东之行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文登区的红色胶东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由于胶东地理位置特殊,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地,也是率先觉醒之地、英雄辈出之地。1937年的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点燃了胶东抗战的烽火。这面旗凝聚了胶东乃至山东志士的碧血丹心,这面旗插上了济南战役中的内城城墙,这面旗堵住了在辽沈战役塔山堡上十万大军,这面旗发展成为四个军。
将军墙前听历史,纪念塔下深鞠躬。胶东将军名录和英雄事迹以及胶东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顾全大局、攻坚克难,支援全国革命事业,形成的大后方、大参军、大支前、大调干的壮阔画卷,总结提炼了“红色胶东”现象独有的红色基因和文化渊源。
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志九霄不愧中华英魂
郭永怀是勤奋和智慧的化身,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三方面均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是有着家国情怀的热血男儿。面对祖国当年连一台拖拉机都造不出的窘境条件,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研究深不可测的原子弹;面对生死的瞬间,首先想到的是保存国家绝密资料。正因为有了“两弹一星”国之重器,国人才有了“安静的书桌”,甲午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永怀精神,永远难忘;永怀精神,永放光芒。郭永怀精神,见证着历史,激励着党员干部和群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通过现场参观、故事讲解、交流互动等形式,大家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深刻地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导致灭亡;感受到了胶东人民不怕艰苦、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郭永怀甘于吃苦、勇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更加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勇气和决心。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时时回望,才能初心不改。习总书记告诉我们,要“擦请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甘于奉献,一心为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