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所张晶副研究员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25浏览次数:0

  近日,新材料所气凝胶材料创新团队张晶副研究员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儒涛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16.836)上发表了题为“Pushing the Energy Output and Cycling Lifespan of Potassium-Ion Capacitor to High Level through Metal-Organic Framework Derived Porous Carbon Microsheets Anode”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材料所作为共同通讯单位,张晶副研究员及山东大学王儒涛教授、尹龙卫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期刊是德国Wiley出版社旗下顶级期刊,在材料化学领域具有权威影响力。全文网址:http://h-s.doi.org.qlu.vpn358.com/10.1002/adfm.202006561。

  钾离子电容器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高容量的、可替代传统锂离子电容器的新型电容器,但是它的商业化应用受制于其较低的比能量和相对较短的循环寿命。刊发的论文研发了一种基于锰基金属框架化合物衍生多孔炭阳极材料。该材料具有层间膨胀、无定型碳结构且表面富含氧官能团。结构和性能分析证实该材料具有良好储钾性能。以该炭材料作为钾离子电容器的负极,多孔炭作为正极所组装的钾离子电容器能够输出120 Wh/kg的比能量,功率密度可达26 kW/kg,循环寿命达到10万次以上,是目前报道的最高值。

  张晶副研究员所在的新材料所气凝胶材料创新团队创建于2015年,五年来团队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在纳米气凝胶、多孔碳材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pplied Surface Science,Electrochimica Acta 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关注。近五年来,团队成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等20余项相关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