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荟·名师讲坛”第四期第一讲 89级校友王连洲院士应邀为材料学部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10浏览次数:10

3月7日,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工学院终身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基金委桂冠学者昆士兰大学纳米材料中心主任王连洲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为学部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Nanomaterials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学部主任郝霄鹏主持

    报告从“用于光电催化制氢和生产有价值化学品的材料”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他领域”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王连洲院士通过引入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制氢,系统阐述在光电化学能源转换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涵盖太阳能制氢与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纳米材料设计。具体研究方向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一,针对TiO₂、BiVO₄等低成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深入探究其光催化机理、光吸收特性、电荷传输机制及表面反应调控,以构建高效光电极体系;其二,揭示钙钛矿量子点的工作机制,优化无铅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其三,创新设计钙钛矿-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结构,显著提升材料的光发射性能与光催化活性。

王连洲院士的报告十分全面、科学且富有前瞻性,他详细展示了材料改进和设备设计对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提高的显著效果,并指出在解决能源转化效率、稳定性和成本方面的挑战要在材料方面做更多努力,赢得在座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共鸣和热烈掌声。

    报告结束后,与会的老师和学生积极提问,提出了关于控制氧空位,能带弯曲和偶极子之间的关系,偶极子和电荷的作用以及和材料本身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王连洲院士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耐心解答了大家的问题,同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见解,给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和实践建议。 

 

主讲人简介

 

王连洲,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工学院终身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澳大利亚基金委桂冠学者,昆士兰大学纳米材料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清洁能源转化与存储领域,包括光电催化制氢,新型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电池等的应用。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专著章节15部,申请专利20项,论文被引用60,000余次,H因子为130。近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先后承担或参与了澳大利亚基金委、澳洲科学院、以及工业界等70余项竞争性研究项目。兼任Wiley出版社EcoEnergy 期刊共同主编,Adv. Mater, National Science Reviews (国家科学评论)等诸多期刊编委工作。获得澳洲基金委女王伊丽莎白学者,未来学者,桂冠学者和工业合作桂冠学者称号,昆士兰大学研究优秀奖及优秀研究生导师奖,澳洲寻找未来之星奖,IChemE研究优秀奖,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