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聚焦山东科技奖励项目——企业“唱大戏”,“四新”成主力

发布时间:2020-09-03浏览次数:0

山东科技工作再获央媒点赞。7月2日,《科技日报》刊发题为《突破!国家科技奖项中的“山东力量”》的文章,解读山东科技创新工作突破性进展背后的努力。文中指出,在7月2日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33个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再度引起外界关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山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这背后,正是山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带来的实质性成效。以下为文章原文:

我国已发现厚度小于6米、原油黏度5万毫帕·秒以上的薄储层超稠油低品位储量超过7亿吨。但由于油藏原油黏度高、薄储层散热快等原因,薄储层超稠油一直难以被有效动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研发出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形成了七项企业技术标准和四项科技创新成果,其核心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7月2日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以“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为代表的33个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再度引起外界关注。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山东省共33个项目获奖,比2018年增加8项。其中山东牵头完成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13项,比2018年增加2项,位居全国前列,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这是山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带来的实质性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五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山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

在衡量区域科技工作的创新实力、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平台、政策环境五个一级指标,以及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每万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比例等12个二级核心指标上,山东保持了与去年同比全面增长的态势。

这也意味着12个核心指标,全涨了!

传统行业保持领先,新兴产业表现活跃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科技大省。近年来,化工、农业、制造、国土资源等山东传统优势行业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项目数量达到23项,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比如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实现了面料颜色数字化技术,其推广应用对山东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高技术新兴产业也有若干技术突破。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培植力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获奖项目数达到7项,为山东高技术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头孢西酮钠等系列头孢类药物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实现了头孢类药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促进并推动了我国头孢类药物的产业化及科学技术进步,三年累计销售收入达52亿元。

在今年国家科技奖项目中,山东共36家企业牵头或参与了获奖科技成果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日趋紧密。

如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开展技术攻关,联合完成的“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产生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校企合作、科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等众多方面亮点纷呈,科技创新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

农业科技突破连连,海洋科技走向世界

中国海洋大学主持完成的“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体系,成功应用于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国内外30余项重要工程。

以此为代表,在海洋科技领域,山东共有4项科技成果获奖,反映出山东大力实施经略海洋战略,多年的积累逐渐产生出可喜的成果。

山东农业科技强省领先地位持续巩固,本年度山东以农业、林业、养殖业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获国家科技奖数量达到9项,覆盖了作物遗传育种、农艺、园艺、农业工程等多个领域,全方位的提升了山东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主持完成的“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历经18年攻关研究,在抗逆栽培理论及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花生实收单产世界纪录。

此外,今年山东共有5项能源领域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以清洁化、高效化、低碳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山东抢占能源科技竞争制高点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